查看原文
其他

李开复:把热爱变成擅长,把才华变成真爱 | 重返 17 岁

探月的公号 探月教育 2023-01-25



「重返 17 岁」故事专题是探月学院 2019 的 「Amazing Me」招生季系列活动(在文章最后,查看关于活动的更多信息)的一部分。在探月,我们相信「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学习者」,我们所做的是创造环境,让他们每一个独立个体能够找到「更好的自己」。于是,我们召集了一群「过来人」,让他们穿梭时光,回到 17 岁,和当时的自己打个招呼,拍拍他/她的肩膀,对着 17 岁的自己笑一笑。也与即将 17 岁的少年们说说话,告诉他们「17 岁的迷茫和不确定,都是正常的,重点不是情绪来没来,而是你如何看待它」。


今天,我们要开始向你们投递第一个「重返 17 岁」的故事,来自李开复博士,或者我们更愿意亲切称呼他为「开复老师」。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「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」,在 1988 年被《商业周刊》授予该系统「最重要科学创新奖」;他还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微软中国研究院(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),被《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》评为「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」;他曾加入谷歌公司,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;现在他在中国北京创立了创新工场,帮助和投资了超过 300 多家创新企业。


如果你觉得这位「过来人」的鼓励很赞,也欢迎你将这个故事分享给你的一两位朋友,让他/她们一起收下这份「重返17岁」的礼物。



我 17 岁的时候上大一,因为小学的时候跳了一级,所以比其他人较早一点上大学。到了哥伦比亚大学,刚刚进入大一的时候,我觉得我理所当然的要去读两个我最喜欢的专业:法律系和数学系。


喜欢法律系,是因为小时候我看过一个特别难忘的电视剧,叫做《轮椅神探》。这部电视剧让我对律师、法官这些行业很向往,因为他们可以维护正义、可以去帮着辩论,让好人能够被证明无罪,坏人被证明有罪。


喜欢数学,是因为我到了美国以后,遇到一位对我特别好的高中老师。这位老师不断地鼓励我,说我的数学是最棒的,说我是个天才,后来我也在田纳西州得了数学比赛第一名。当身边人都告诉你「你数学很厉害」的时候,你就会很自然地得出结论:数学就是我必然要做的,应该做的,这些正向的鼓励会让自己更有动力去学,让自己更加觉得自己真的是个数学天才,真的对数学感兴趣。


所以读大学的时候,我内心早就坚定地认为,这两个方向是我未来未来一定要做的。


可是,这两个方向后来都搁浅了,理由不尽相同。


在数学系,我被分到(其实也是我主动要求的)一个最难的数学课程。学校的的数学课是分三个等级的,一个是给文科读的相对简单些的数学课,一个是给理工科学习的,还有一个是给数学天才读的。既然我认定自己是数学天才,就选了最难的那个课。开课后,才发现只有七个人敢选。之前读过这个课的学生在留言里写的都是「这个课实在太难了,你如果不是天才,真不能读」。最后课程结束的时候,我发现其实我真的不如其他同学,得了一个七个选课人中的第七名。我之前没有想到到,田纳西州的第一名,可能连纽约的第十名都排不到,这个天才只是一个幻觉。


当然,我受到了打击。尤其是我发现那六个同学都能看到「数学有多美」,很多题目他们都是不经过思考就做出来,而我却要花很多时间。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并不是真的数学天才,第一个专业梦想就这样破灭了。


年轻时候的开复老师


第二专业法律的学习也给了我打击。我修习法律课程的时候,就发现这跟电视上看的完全不是一回事。电视上看到的都是律师们努力后的成果,很光鲜的帮着大众维护正义。但是实际上,读法律的过程对我来说是非常枯燥的,需要大量背诵各种法律细节。而这些细节以及基于细节的分析就是考点,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过程。


到头来,我在自以为很厉害的数学系,完全找不到学习的美感;在从小就向往的法律系,也发现梦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。所以这两个就都放弃了。


怎么办呢?


我在寻找的时候,发生了两件非常幸运的事情!第一件就是我在大学里接触了电脑,发现这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情!自己写点程序,居然就可以让电脑控制一个小玩具或者是一个小 app。我的功课也总轻松就做得很好,作业也总比别人更早完成,慢慢的很多人来跟我学习怎么编程。还有另外一个发现,就是这个编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比如说,我写了一个猜别人密码的程序,猜出来以后,就会跑到人家的帐号里面做一些恶作剧,我由衷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东西。而在后来,我才慢慢发现自己在电脑方面比较有才华,此后陆续修了很多很深的专业课,获得老师很大的认可,最后得到第一名。


那另外一个很奇妙的事情是我最痛恨的课程带给我的。我当时修了两门课,一个叫做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 (现代文化),这是门课程有很多哲学、古典音乐、艺术的内容,这里面最头疼的就是哲学。另一门课程叫做 World Literature(世界文学),主要是欧美文学。这两个课程要求啃很多大部头的经典书籍像柏拉图啊,《战争与和平》等等,这两门课,一共修了两整年,在这两整年里,大概每一年每门课,我都得读 100 本书左右。当时觉得这事特别痛苦,因为这些书很难读,而且针对这些阅读内容还要考试、写心得、写作文。


但是没有料到的是,这些课程奠定了我的人文基础,让我没有成为一个现在大家认知中标准的「理工男」。之所以后来有能力做演讲、给大学生写信、自己出书,想想正是当时打下的这个基础。正是那时的学习和训练,让我左右脑结合,可能我的职业人生会是不同的样子:成为一个专业的工程师或者一个科学家。之所以最后我能成为这样的人,也是有很巧妙的,想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当时接触了这些文科类学科的事情吧。


这些成长的过程里,我有几个结论想分享给即将 17 岁的少年朋友们:

第一个结论就是,人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,做你爱做的事情,然后就会成为你的才华,当它是一件最有才华的事情,你也会爱上它;


第二,我觉得人,得「左右脑结合」,不要成为一个只会理工,或者只有人文思维的人,两者结合是很有用的;


第三就是可能小时候相当确信的自己的梦想是什么,将来想做什么,其实都还是不太确定的。以后的最大的机会,真的还不知道会是什么呢!


第四就是不要害怕走错路,其实人生的道路哪有什么对或错,也不要贪恋捷径,那些当时看上去是走了弯路的经历,也许会成为人生中最大的瑰宝也未知呢。

认真把握每一个人生阶段,不论当时做的是什么,都要狠狠地努力,狠狠地付出,总有一天你会得到丰厚的收获。


「完」




我们期待每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无论是老师、还是父母,都可以对于孩子的独立特质和能力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。当然,更为重要的是,孩子们也可以,相信自己是一个 「Amazing Me(了不起的自己)」。点击图片了解「Amazing Me」探月招生季活动,我们期待在 3 月 30、31 日在探月学院和你一起探索教育创新。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